题数:36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 。
A.思维
B.能力
C.意志
D.情绪
2.视觉区位于大脑皮层的( )
A.枕叶
B.顶叶
C.颞叶
D.额叶
3.熟练的司机可以一边开车一边与人交谈,最适宜解释该现象的注意理论是( )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器理论
C.多阶段选择理论
D.双加工理论
4.由阿诺德首先提出,后被拉扎勒斯进一步发展的情绪理论是( )
A.情绪的丘脑学说
B.认知评价情绪理论
C.激活归因情绪理论
D.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5.皮亚杰在研究中问儿童“红花多,还是花多”这是为了研究儿童( )
A.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B.客体永久性概念
C.对类包含的理解
D.对守恒概念的理解
6.“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思想的提出者是( )
A.皮亚杰
B.班杜拉
C.斯金纳
D.维果茨基
7.一组被试按其喜爱程度对5个不同的杯子排序,对所获数据的统计处理通常( )
A.不可加减乘除
B.可加减乘除
C.可乘除,不可加减
D.可加减,不可乘除
8.对某班20名幼儿在学年的始末分别进行一项能力测验,若总体方差未知,要检验这两次测验的得分差异,应选用( )
A.独立样本t检验
B.相关样本Z检验
C.相关样本t检验
D.独立样本Z检验
9.学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这是一种( )
A.言语信息学习
B.智慧技能学习
C.认知策略学习
D.动作技能学习
10.“抛锚学习”所依据的学习理论属于( )。
A.行为主义
B.结构主义
C.建构主义
D.认知主义
11.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 )
A.人际沟通
B.人际关系
C.正式交往
D.非正式交往
12.社会心理学家拉皮埃尔关于态度与行为关系的著名研究证明了( )
A.总态度预言总的行为
B.态度与行为一致
C.态度与行为不一致
D.具体态度预言具体行为
13.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3,若将每个数据乘以2,形成一组新的数据,则这组新数据的( )
A.平均数为10,方差为6
B.平均数为10,方差为12
C.平均数为10,方差为3
D.平均数为5,方差为12
14.独立样本t检验的自由度等于( )。
A.n-1
B.n-2
Pict C.n1+n2-1
D.n1+n2-2
15.在因素分析中,每个因素在所有变量上的因素负荷平方之和为( )
Pict A.特征值
B.贡献率
C.共同性
D.公共因素
16.利用抽签方法,直接从总体中抽取若干个体作为样本,这种取样方法属于( )
A.简单随机取样法
B.系统随机取样法
C.分层随机取样法
D.整群随机取样法
17.“双盲程序”这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属于( )
A.统计法
B.平衡法
C.恒定法
D.消除法
18.企业使用招工测验的主要目的是预测录用人员未来工作的绩效,这类测验非常重视( )
A.内容效度
B.效标效度
C.构想效度
D.会聚效度
19.克伦巴赫a系数计算的信度属于( )
A.重测信度
B.分半信度
C.同质性信度
D.评分者信度
20.首先提出“测验”“心理测量”术语的学者是( )
A.冯特
B.比纳
C.卡特尔
D.高尔顿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众数
2.归因
3.T分数
4.自我概念
5.道德认识
6.投射作用
7.颜色恒常性
8.聚合交叉研究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1.简述想象的功能。
2.简述心理测验的功能。
3.简述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4.简述研究假设应符合的标准。
5.简述问题解决中常用的启发式策略。
6.简述计算积差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所需要满足的条件。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如何通过练习提高技能。
2.试述婴儿依恋的概念和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的结合,个体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别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2.【答案】A
【解析】视觉区对应枕叶,机体感觉对应顶叶,听觉区对应颞叶,躯体运动区对应额叶。
3.【答案】D
【解析】双加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其中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而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此理论可以解释个体可以同时做多件事的现象。
4.【答案】B
【解析】阿诺德提出了评价-兴奋理论,后背拉扎勒斯进一步发展成了认知评价理论。
5.【答案】C
【解析】A项,三山实验检验思维自我中心性。B项,客体永久性是儿童理解了物体是作为独立实体而存在的,即使个体不能知觉到物体的存在,它们仍然是存在的。D项,守恒实验针对的是儿童对守恒认知的掌握程度,包括数量守恒、液体守恒实验。
6.【答案】D
【解析】维果茨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认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
7.【答案】A
【解析】称名数据,只能表示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属性上的不同或类别上的差异,不能进行排序,更不能进行加减乘除;顺序数据既无相等的单位,也无绝对的零点,可以排序,但不能进行加减乘除;等距数据具有相等的单位,没有绝对的零点,进行加减,不能进行乘除;比率数据即等比数据,它既具有相等的单位,也具有绝对的零点,可以进行加减乘除。 按照喜爱程度排序属于称名数据,不可加减乘除,故选A。
8.【答案】C
【解析】总体方差未知,且为小样本,所以使用t检验。又由于在学年始末进行的测验测的是同一批人,因此两批样本数据属于相关样本。
9.【答案】B
【解析】A项,言语信息学习是指学习以概念或命题的形式来陈述某种思想或事实。B项,智慧技能学习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C项,认知策略学习是指获得用于调节、控制学习者自己内部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活动的技能的过程。D项,动作技能学习是指通过练习巩固下来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0.【答案】C
【解析】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而不是听这种经验的间接介绍和讲解,属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11.【答案】A
【解析】人际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思想沟通、情感交流的过程。此处需与B项人际关系作区别,人际关系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结成的心理关系、心理上的距离。
12.【答案】C
【解析】拉皮埃尔的研究是调查旅馆与饭店是否会对亚洲人的偏见而拒绝来自亚洲的一对旅行夫妇入住,研究发现,他们在3个月中经过的66家旅馆只有一家拒绝他们入住,没有一家饭店拒绝他们用餐,而在随后的书信回访后,却发现有90%的回信说他们不会接待,这表明了旅馆与饭店工作人员的态度和行为的不一致。
13.【答案】B
【解析】当一组数据都扩大(缩小)a倍时,平均数也会扩大(缩小)a倍,方差会扩大(缩小)到原来a2倍;当都增加(减少)b倍时,平均数也会增加(减少)b倍,方差不变。
14.【答案】D
【解析】独立样本t检验的自由度为n1+n2-2。
15 【答案】A
【解析】特征值即每个因素在所有变量上因素负荷平方之和。
16.【答案】A
【解析】直接从总体中抽若干个体作为样本的方法属于简单随机取样,故A正确。B项,系统随机取样法是指将总体单位按某单位排序,然后按一定间隔来随机抽取样本单位.C项,分层随机取样法是指在抽样前先对母群体依某些特征分成若干层,再利用简单随机抽样,自各层中抽取样本。D项,整群随机取样法是先将总体按某个单位分成若干群,然后随机地抽取若干群,并由抽中的群中的所有个体组成样本。
17.【答案】D
【解析】双盲实验是指让主试与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目的,由此可以把一些主试或被试效应消除。
18.【答案】B
【解析】效标效度是指测验分数与效标分数之间的相关程度,反映测验测查或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境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程度。
19.【答案】C
【解析】克伦巴赫a系数计算的信度属于同质性信度;AB两项,重测信度和分半信度都属于皮尔逊积差相关。D项,当评分者人数为2时,评分者信度属于积差相关或等级相关;当评分者人数多于两个时,计分者信度可用肯德尔和谐系数进行估计;若被评对象多于7个,则可作卡方检验。
20.【答案】D
二、名词解释
1.众数
答:众数是一种集中量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众数可以不止一个。用众数代表一组数据,可靠性较差,不过,众数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并且求法简便。
2.归因
答:归因指的是人们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 是人对影响或解释其行为的因素做出结论的一种认知过程。归因理论有:海德的归因理论、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论理论、凯利的三维理论、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和阿布拉姆森等的归因理论。
3.T分数
答:T分数是统计中求相对位置数量的一个概念在求相对位置时,为避免Z分数中小数点和负值情况,常使用T分数。求值公式为:T=50+10Z。
4.自我概念
答: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关于自我概念的解释,存在两种观点:第一,自我概念是一个把个性统一成连贯综合系统的有机过程;第二,自我概念是知觉的客体。自我概念的作用包括自我引导作用、自我解释作用、自我期望作用和自我成败归因作用。
5.道德认识
答:道德认识是指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认识。包括道德概念的形成、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和道德感情的陶冶。
6.投射作用
答:投射作用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之一,指的是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的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认为他人或周围事物也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
7.颜色恒常性
答:颜色恒常性亦称“色调恒常性”。知觉恒常性的一种。当个体知觉熟悉的物体,实际的颜色因照明等条件的改变而变化时,颜色知觉趋于保持相对稳定的特性。
8.聚合交叉研究
答:聚合交叉研究也叫连续设计和纵向序列设计。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聚合交叉研究综合了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的特点,可以克服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各自的不足,同时兼具二者优点,但是操作起来更为复杂。
聚合交叉研究还有几大优势:
1、可以通过对不同年份出生的儿童的某些心理特征进行对比检验同质效应是否存在;
2、将研究结果和横断研究及纵向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如果非常相近,则可对自己的结论充满信心;
3、可在较短时间完成对较长年龄范围的资料,具有高效性。
三、简答题
1.简述想象的功能。
答: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
想象具有很多功能:
(1)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2)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人们不可能直接感知的。如爱因斯坦思考宇宙的结构。
(3)想象还有代替作用。当人们的某些需要不能得到实际的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如画饼充饥。
(4)想象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作用,它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
2.简述心理测验的功能。
答:心理测验的基本功能是测量个体间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场合下的反应。测验在实际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①人才选拔
通过合适的心理测验可以预测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适宜性,可以提高人才选拔和职业训练的效率。
②安置
通过心理测验可以对已经入学的学生因材施教,可对部队的战士按特长分配兵种,对工厂中的工人按能力分配工作,以做到人尽其才。
③诊断
可以在临床上诊断各种智能缺陷、精神疾病等也可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
④评价
可以评价人们在学习和能力上的差异、人格的特点以及相对的长处和弱点,评价儿童已达到的阶段等。
(2)在理论研究中的应用
①搜集资料
②建立和检验假说
③实验分组
3.简述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答:由于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科学,兼具二者的特点,这使得心理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殊性:
(1)研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特殊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被试)和研究者同属一类型,都是人。
(2)研究过程的特殊性:一方面研究对象要根据研究者的要求或实验控制作出反应,另外一方面,研究对象的反映又反过来影响研究者的行为。
(3)使用方法的特殊性:①任何实验处理、控制、操纵,都不能妨碍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人道主义精神,符合伦理性原则,这研究会使某些研究的客观性受到影响。②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多属“黑箱方法”,只能通过比较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推测心理过程。③心理学的研究由于缺乏严格控制的实验,因而难确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4.简述研究假设应符合的标准。
答: 研究假设需要符合:
(1)科学性。
(2)明确性。
(3)可检验性。
(4)可推测性:对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变量间关系作出推测。
5.简述问题解决中常用的启发式策略。
答: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法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较省时省力。它有以下几种策略:
(1)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的目标;
(2)逆向搜索: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
(3)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6.简述计算积差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所需要满足的条件。
答:积差相关,由皮尔逊提出。
积差相关的使用条件是:
(1)数据要成对出现,即若干个体中每个个体都有两种不同的观测值,并且每对数据与其他对子相互独立。
(2)两变量各自的总体分布都是正态的,或接近正态。
(3)两个相关变量是连续变量,即两列数据都是测量数据。
(4)两列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
四、论述题
1.试述如何通过练习提高技能。
答: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则是指在反馈作用的参与下,反复多次地进行一种动作。练习的主要作用是促使技能的进步与完善,它包括加快技能完成的时间,改善技能的精确度和建立动作间更完善的协调。
通过练习提高技能的方法有:
(1)确定练习的目标
有没有明确的目标,是影响练习效率最重要的因素。练习与机械地重复一种动作不同,它是在一定的目的支配下,指向于改进动作的方式与方法。
(2)灵活应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
人们通常把技能学习分成整体练习法和分解练习法两种。整体练习法是把某种技能当做一个完整体来掌握,人们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动作间的联系和关系并从始至终对动作进行练习。分解练习法是指在练习时,人们把某种技能分解为若干部分或某些个别的、局部的动作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局部的动作,逐渐达到学习整个技能的目的。
(3)恰当安排练习时间
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的效果要好些。
(4)练习中必须有反馈
只有当练习者从他们的操作或动作的结果中得到反馈时,练习才对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反馈是动作技能形成的重要条件,它既可以来自内部,即“感觉”自己的动是否正确,也可以来自外部的观察。
(5)影响练习成绩的其他心理因素
首先是人对活动的态度,当人们对当前进行的活动抱着积极的态度时,练习的成绩容易获得进步。人在练习时的情绪状态也有重要的作用。最后,人的意志品质在练习中也有重要作用。
2.试述婴儿依恋的概念和类型。
答:依恋是孩子与母亲(或其他看护者)之间的一种亲密关系。
依恋关系分为三种类型:安全依恋型、回避型以及焦虑型。
(1)安全依恋型的儿童在母亲离开时会哭、焦虑,当母亲回来时很高兴:母亲在场时,他们通常以母亲作为探索外在世界的基点,在玩耍时不时回到母亲身边寻求安慰;他们通常比较合作,很少生气,对陌生人较友善。
(2)回避型的儿童在母亲离开时很少表现出不舍,在母亲返回时,他们不会感到高兴还会设法逃避母亲,这些孩子在需要时不会寻求帮助,经常回避陌生人。
(3)焦虑型的儿童在母亲离开之前就开始焦虑,他们紧张地关注母亲的行为,生怕母亲离开,因此不能尽兴地玩游戏;母亲离开后他们加不安,而当母亲回来后,他们的行为很矛盾:一方面想亲近母亲,一方面又以尖叫、踢打来拒绝。这样的儿童很少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很难安抚,对陌生人也不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