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首页>研题库>正文

2010年同等学力国考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题数:36

2010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韦伯定律中,韦伯分数越小,表示( )。

  A.绝对感受性越好

  B.绝对感受性越差

  C.差别感受性越好

  D.差别感受性越差

  2.大脑中负责言语接收(如分辨语音、理解语义)的是( )。

  A.角回

  B.中央前回

  C.不洛卡区

  D.威尔尼克区

  3.长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 )。

  A.语义编码

  B.声音编码

  C.视觉编码

  D.形象编码

  4.由光波的波长决定的颜色特性是( )。

  A.亮度

  B.明度

  C.色调

  D.饱和度

  5.世界上第一智力量表是( )。

  A.比纳-西蒙量表

  B.斯坦福-比纳量表

  C.韦氏智力量表

  D.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6.以下测试中属于投射测验的是( )。

  A.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B.主题统觉测验(TAT)

  C.艾森克人格问卷

  D.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EPPS)

  7.以时间取样为误差变异来源的信度类型是( )。

  A.分半信度

  B.同质性信度

  C.重侧信度

  D.评分者信度

  8.下面四种策略中,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计划策略

  B.监控策略

  C.调节策略

  D.复述策略

  9.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是( )。

  A.命题

  B.图式

  C.产生式系统

  D.命题网络

  10.反映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适用性的效度类型是( )。

  A.内部效度

  B.外部效度

  C.构思效度

  D.统计结论效度

  11.测得某大学生组和专业篮球运动员组被试的体重和身高,已知体重与身高存在高相关,若要比较两组被试体重的差异,最合适的统计方法是( )。

  A.t检验

  B.Z检验

  C.方差分析

  D.协方差分析

  12.将一组数据按数值大小排序,位于序列中间的是( )。

  A.众数

  B.中数

  C.算术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13.普莱尔所著«儿童心理»一书所记录的研究,主要采用(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问卷法

  D.测验法

  14.吉布森的“视崖”实验,主要用来研究婴儿的( )。

  A.深度知觉

  B.视敏度

  C.方位知觉

  D.图形知觉

  15.以摄氏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属于( )。

  A.等比数据

  B.等级数据

  C.分类数据

  D.等距数据

  16.若以建立了用某种能力测验分数(X)预测学生数学成绩(Y)的直线回归方程,且已知两者的积分相差相关系数为0.80,则该回归方程的测定系统应为( )。

  A.0.80

  B.0.64

  C.0.40

  D.0.32

  17.由5名教师对某班级30名学生的行为表现做等级评定,若要考察这5名教师评定结果的一致性,应计算( )。

  A.积差相关系数

  Bitmap B.多系列相关系数

  C.肯德尔和谐系数

  D.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18.标准正态分布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分别为( )。

  A.1和0

  B.1和1

  C.0和0

  D.0和1

  19.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是( )。

  A.第一印象

  B.首因效应

  C.印象形成

  D.近因效应

  20.海德提出的态度改变理论是( )。

  A.平衡理论

  B.调和理论

  C.分阶段变化理论

  D.认知不协调理论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表象

  3.β错误

  4.效标效度

  5.概念同化

  6.观点采择

  7.社会影响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含义。

  2.简述影响测验信度的主要因素。

  3.简述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4.简述方差分析的使用条件。

  5.简述确认样本大小需要考虑的因素。

  6.如何对研究报告的方法部分进行评价?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动机的含义及其功能。

  2.论述幼儿思维的基本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韦伯定律的公式是:∆I(差别阈限)/I(原来刺激量)=k(常数/韦伯分数) ,指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公式可以看出,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辨别就越灵敏,即差别感受性越好。

  2.【答案】D

  【解析】A项,角回是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角回若损伤,会成为失读症,表现为不理解书面语。B项,中央前回,也称皮质运动区,位于大脑半球中央沟前面,接受来自皮肤、关节等的本体觉,控制机体随意运动。C项,布洛卡区是语言运动中枢,该区域受损会引起运动性失语症,表现为说电报局。D项,威尔尼克区是言语听觉中枢,与理解口语有关,该区域受损会引起听觉性失语症,表现为听不懂说不清。

  3.【答案】A

  【解析】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编码方式有:语义、视觉、语音编码,其中主要编码方式是语义编码。

  4.【答案】C

  【解析】A项,亮度由反射或折射光的强度决定,可理解为反射(或折射)光引起视觉刺激的程度。B项,明度由物体照明程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决定。C项,色调由物体反射(或折射)光的波长决定。D项,饱和度由反射(或折射)光的纯杂程度所决定。

  5.【答案】A

  【解析】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发表于1905年,是法国教育部为了设计一种诊断异常儿童的工具而聘请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编制的,称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6.【答案】B

  【解析】ACD三项都是自陈测验:让被试按自己的意见,对自己的人格特质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B项,投射测验是指向被试提供未经组织的模糊情境,让其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表达出真实想法。其包括多种形式和结构,如联想测验、构造测验等,但最常用的构造测验是罗夏克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7.【答案】C

  【解析】信度按照误差来源可分为: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分半信度、同质性信度和评分者信度。A项,分半信度表示同一测验两部分测量内容或特质的一致性程度。B项,同质性信度是反映测验内部题目得分一致性程度的统计指标。C项,重测信度是指把同一被试者、同一个测验在不同的时间测量两次所得结果的相关系数。D项,评分者信度是指不同评分者对同样对象进行评定时的一致性。

  8.【答案】D

  【解析】ABC三项,元认知策略是指控制信息的流程,监控和指导认知过程进行的策略,主要包括:①计划策略;②监控策略;③调节策略。D项,复述是一种记忆策略。

  9.【答案】C

  【解析】ABD三项是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程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系统的方式表征的。故C项正确。

  10.【答案】B

  【解析】A项,内部效度是指研究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的明确程度。B项,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适用到样本来自的总体和其他的总体中的程度,反映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适用性。C项,又称结构效度,是指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构想和特质的程度。D项,统计结论效度是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的程度。

  11.【答案】D

  【解析】因为身高与体重存在高相关,若要比较两组被试体重是否存在差异,需要排除身高对体重的影响,因此,应将身高作为协变量,采用协方差分析。

  12.【答案】B

  【解析】A项,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B项,中数是指对一组数进行排序后,正中间的一个数(数字个数为奇数);或者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数字个数为偶数)。C项,算术平均数是全部数据的算术平均。D项,几何平均数是指n个观察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

  13.【答案】A

  【解析】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的诞生。在该书中,普莱尔通过对自己孩子从出生到3岁的系统观察,肯定了儿童心理研究的可能性,并阐述了遗传、环境、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4.【答案】A

  【解析】吉布森的“视崖”实验,用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

  15.【答案】D

  【解析】A项,等比数据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B项,等级数据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C项,分类数据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D项,等距数据有相等单位,但无绝对零点。摄氏温度计测得的温度没有绝对零点,但有相等单位。

  16.【答案】B

  【解析】回归方程的测定系数即为相关系数的平方。

  17.【答案】C

  【解析】此题考察评分者信度。当评分者人数为2时,评分者信度可用积差相关或等级相关进行计算。当评分者人数多于两个时,评分者信度可用肯德尔和谐系数进行估计。若被评对象多于7个,则可作卡方检验。

  18.【答案】D

  【解析】均值μ=0,方差

  19.【答案】B

  【解析】A项,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B项,首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C项,印象形成是指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总是按照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D项,近因效应是指最新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20.【答案】A

  【解析】A项,海德提出改变态度的“平衡理论”认为在人们的认知系统中存在着使某些情感或评价趋向于一致的压力。如果单元内各个方面的动力特征都是相同的,则它处于平衡状态,不存在引发变化的压力。如果单元内各成分不能协同存在,则单元处于不平衡状态。状态不平衡的单元内会存在压力,使认知组织发生变化,以实现平衡状态。B项,调和理论由奥斯古德提出。C项,分阶段变化理论由凯尔曼提出,认为态度改变分为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D项,费斯廷格提出认知不协调理论。

  二、名词解释

  1.表象

  答:指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的特征有直观形象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根据表象产生的通道可以将其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运动表象。

  2.品德

  答: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特征或倾向。

  3.β错误

  答:又叫II型错误,指的是虚无假设为假时,接受虚无假设所犯的错误的概率。即为取伪错误。

  4.效标效度

  答:也叫实证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景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预测时的有效性,也就是对于研究者所感兴趣的行为进行预测的程度。其中,被预测的行为是检验测验效度的标准,简称效标。

  5.概念同化

  答:指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生获得概念的方式。

  6.观点采择

  答:是指儿童能采取别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由于儿童在7岁时就克服了思维上的自我中心性所以在小学阶段,儿童观点采择能力获得了很明显的发展。弗拉维尔认为观点采择能力是以了解别人观点为目的,由不同的环节所组成的认知加工过程,它包括四个阶段:存在阶段、需要阶段、推断阶段和应用阶段。塞尔曼通过两难故事法测查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认为分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

  阶段2:自我反省式观点采择;

  阶段3:相互性角色采择;

  阶段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

  7.社会影响

  答:由于社会压力而发生的个人行为与态度朝社会占优势的方向变化的过程,称作社会影响。

  8.去个性化

  答:去个性化的概念是由费斯廷格于1952年提出的,它是指个人在群体中因丧失个性特征、自我理性和责任意识而表现出来的自身同一性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控制水平降低的无理智状态。

  三、简答题

  1.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含义。

  答: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了遗忘的发展进程。根据研究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将实验的结果绘成曲线,得到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即在时间进程上,遗忘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

  ②艾宾浩斯在记忆研究中,为了避免由过去经验产生的意义联想对记忆保持量的测定造成干扰,采用了无意义音节作记忆材料。无意义音节是由中间一个元音、两边各一个辅音构成的音节,如XIQ、ZEH和CUB等。他以自己作为被试,采用机械重复的记忆方法对词表进行系列学习。在记忆保持量的测量方面采用节省法,又叫重学法,即学习材料到恰能成诵时,间隔一段时间再重新进行学习,达到同样能背诵的程度,然后比较两次学习所用的时间和诵读次数,就可以得出一个绝对节省值。为了避免在间隔时间内对学过的材料进行回忆,他还在间隔时间内为自己安排了其他材料的学习任务。

  ③艾宾浩斯对记忆的研究是一种首创性的工作,他使记忆这种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得到了数量化的研究。

  2.简述影响测验信度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信度的因素主要包括误差变异、被试样本、题目数量等,这些因素对于信度的影响如下:

  (1)误差变异

  误差变异越大,信度愈低。凡受试者、主试者、测验内容和施测情境等各个方面能引起随机误差而导致分数不一致的因素,都会降低测验的信度。

  ①受试者方面,包括身心健康状况、动机、注意力、持久性、求胜心、作答态度等因素。如果受试者的状态是异常的,则产生的结果就不可信。

  ②主试者方面,包括不按规定实施测验,制造紧张气氛,给予特别协助,评分主观等因素。如果主试不经过严格训练,在测验过程中很可能对受测者产生的影响差异较大,比如会鼓励,这样会影响测验的标准化实施。

  ③测验内容方面,包括试题取样不当,内部一致性低,题数过少,题意模糊等因素。测验内容对信度的影响很大,如果内容不清晰,则被试作出的反应根本没有参考的价值,结论更谈不上可信。

  ④施测情境方面,包括测验现场条件,如通风、温度、光线、噪音、桌面好坏、空间阔窄等因素。测验情景差异较大或者有干扰情况出现,则测验结果出现的差异不能够确定是个体本身的因素还是外界的因素,导致结果没有价值。

  (2)被试样本

  影响信度系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用来确定信度的被试团体的特性。①团体的异质性。信度系数受分数分布范围的影响,分数范围与被试团体的异质程度有关。团体越是异质,其分数范围越大,信度系数就越高。

  ②团体的平均水平。对于不同水平的团体,题目具有不同的难度,每个题目在难度上的微小差异累积起来便会影响信度。

  (3)题目的数量

  题目的数量即测验的长度,也是影响信度系数的一个因素。一般说来,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在一个测验中增加同质的题目即测验长度越长,信度越高,因为增加测验的长度可以加大分数范围。

  (4)测验难度

  测验的难度对信度估计没有直接影响,但是若测验对某团体太难,被试对许多题目只能做随机反应,即猜测时,测验分数的差别就主要取决于随机分布的测量误差,信度系数趋近于0。相反,如果测验太容易,被试对许多测题的反应都为正确,测验分数就相当接近,分数分布范围变得狭窄,从而使信度降低。这表明,要使信度达到最高,能产生最广分数分布的难度水平方为合适。

  (5)间隔时间

  以再测法或复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越大;间隔时间越久,其他变因介入的可能性越大,受外界的影响也越多,信度系数便越低。

  3.简述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答:不随意注意也称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方面:刺激物本身的特性和人本身的状态

  刺激物本身的特性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对比性。人本身的状态包括:需要和兴趣、情绪情感、个人期待、有机体状态。

  4.简述方差分析的使用条件。

  (1)数据正态性,总体分布是正态或近似正态

  (2)方差可加,总方差应为各方差分量的和

  (3)方差齐性,各实验处理的方差相等、数据变化不大,可用检验方法确定

  如果各组被试人数相等可视为方差齐性

  (4)因变量数据若为等比或等距数据,用参数的方法;

  (5)若为等级变量,则应该用非参数方法

  5.简述确认样本大小需要考虑的因素。

  答:样本大小通常取决于以下几方面因素:1、研究的类型;2、预定分析的精确程度;3、允许误差的大小;4、总体的同质性;5、研究者的时间、人力和物力;6、取样方法等。

  6.如何对研究报告的方法部分进行评价?

  答:(1)、作者的研究方法是否能够检验研究假设;(2)、研究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是什么,被试如何取样,是否合理;(3)、按照作者的研究方法,预测将取得怎样的结果;(4)、自己提出的检验假设方法是否比作者的好。

  四、论述题

  1.论述动机的含义及其功能。

  答: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动机的功能包括以下几点:

  (1)激活功能

  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动机激活力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一般认为,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指向功能

  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动机不一样,个体活动的方向和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

  (3)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否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人们在成功的机会很小时,也会坚持某种行为,这时人的长远信念起决定作用。

  2.论述幼儿思维的基本特点.

  答: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

  (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指思维活动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的,而不是凭借对事物的内在关系和本质的理解,即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的。例如,一个幼儿能够正确回答:"6个苹果,2个人平分,每人能分到几个",却不能回答3+3=?,幼儿的这种思维特点与其知识贫乏及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是分不开的。

  (2)思维的抽象性开始萌芽

  幼儿中期以后,开始出现抽象思维的萌芽。在解决同一个任务中,幼儿园小班儿童更多的是在感知水平上解决问题,而中班和大班儿童逐步地学会在词的水平上解决问题。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这三种思维形式在幼儿思维中所占的地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的水平比婴儿期有明显的提高,具体形象思维有很大程度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只是刚刚发展,幼儿对其经验范围内的事物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

  (3)言语在幼儿思维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幼儿园小班儿童的动作主要是受视觉映像或表象调节,言语在动作过程中不起什么作用,只有在做完动作以后,他才能在言语中把它反映出来;中班儿童往往是一面动作,一面言语,言语的计划作用还很差;大班儿童已能在行动之前就用言语表达想要做什么和如何做等,这时儿童的言语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免费领取考前密训试题

(已有450人报名)

北京中知易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56911号-31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四街8号华成大厦4层405

咨询热线:400-106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