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数:18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经济基础设施投资的一般特点是( )
①投资成本巨大,且比维护成本和经营成本大得多
②投资中的沉没成本很高
③投资的进入成本和退出成本很大
④有较长的债务偿还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可用于解释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理论包括( )
①政府活动扩张论②梯度渐进增长论③经济发展阶段论④官僚行为增长论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我国政府预算收入不包括:( )
A. 税收收入
B. 社会保障
C. 非税收入
D. 预算外收入
4、个人所得税范围包括:( )
①薪酬所得 ②个体经营所得 ③股息所得 ④租赁所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 )不属于国债的功能:
①弥补政府财政赤字
②替代私人投资
③调节经济
④筹集建设资金
⑤公开从事市场业务
A. ② ⑤
B. ② ④
C. ① ⑤
D. ① ④
6、 如果以课税对象的经济性质为标准,可以将各种税收分为______________。
A.从量税和从价税 B.直接税和间接税
C.所得税、商品税和财产税 D.价内税和价外税
7、以下不属于财政职能基本内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资源配置职能 ②收入分配职能 ③汇率调整职能
④劳动就业职能 ⑤经济发展职能 ⑥经济稳定职能
A. ②③ B. ③④ C. ④⑤ D. ①⑥
8、我国财政赤字规模的大小主要受( )因素制约
1)经济增长的提高程度 2)货币化部门的增加程度
3)赤字支出的投资项目性质 4)国民经济能力的未利用程度
5)国际贸易的逆差程度 6)国际贸易的顺差程度
A. 12345 B. 12456 C. 12346 D. 23456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税收中性
2、国债结构
3、非税收收入
4、国家预算法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
2、简述国家预算的基本原则
3、税收负担转嫁的条件
4、简述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
四、论述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阐述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的基本含义,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创新如何体现“共同治理”?
2、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创新:“共同治理”的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A
2、D
3、B
4、D
5、A
6、C
7、B
8、A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税收中性
答:作为政府税制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包括两个含义:(1)国家征税使国民所付出的代价应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经济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负担或损失。(2)国家征税应该避免对市场的正常运转带来干扰。
2、国债结构
答:国债的结构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
3、非税收收入
答:非税收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性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额外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
4、国家预算法
答:国家预算法即国家预算管理的法律规范,是组织和管理国家预算的法律依据。其主要任务是规定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执行机关、中央和地方、总预算和单位预算之间的权责关系和收支分配关系。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
1、答:主要特征:规划化、法制化和长期相对稳定
基本内容:
1) 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
2) 明确政府职能边界,在划分事权基础上划分财权。
3) 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
4) 实行转移支付制度。
5) 各国分级预算体制与其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相适应。
2、简述国家预算的基本原则
答:国家预算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是制定政府财政收 支计划的方针。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公开性。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之于众,让民众了解财政收支的情况,并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
(2)可靠性。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依据充分,资料确定,不得假定,估算,更不可能任意编造。
(3)完整性。该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反映在预算中,不得造假账,预算外另外预算。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也应在预算中有所反应。
(4)统一性。尽管各级政府都设有各级财政部门,也有相应的预算,但这些预算都是国家预算的组成部分,所有地方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要求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一个科目都要严格按照统一的口径,程度计算和填列。
(5)年度性。任何一个国家预算的编制和实现,都要有时间上的限定,即预算年度,其是指预算收支的起讫的有效期限,通常为一年
3、税收负担转嫁的条件
答:(1)税负转嫁的定义
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2)税负转嫁的条件
①商品经济的存在
税负转嫁是在商品交换中通过商品价格的变动实现的。没有商品交换的存在,就不会有税收负担的转嫁。因此,商品经济是税负转嫁的经济前提。从历史上看,在以自给自足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社会里,产品一般不经过市场交换,直接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在这个时期,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国家征税主要是课自于土地及土地生产物的税收,这部分税收只能由土地所有者负担,纳税人不能实现税负转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货币形式表现为价格,商品交换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大规模地发展起来,为商品和商品流转额的征税开辟了广阔的场所,同时也为商品课税豹转嫁提供了可能,商品课税也迂回地或间接地通过价格助变动实现转嫁。
②自由定价体制的存在
税负转嫁是和价格运动直接联系的,一般是通过提高铭货的售价率压低进货的购价来实现的。其中,有些税种的税负可以直接通过价格的变动实现转嫁;有些税种的税负是通过资本投向的改变,影响商品供求关系间接地通过价格的变动实现转嫁。无论采取哪种转嫁形式,都依赖于价格的变动。因此,自由定价制度是税负转嫁存在的基本条件。
自由定价制度是指生产经营者或其他市场主体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自行定价的价格制度。价格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政府指令性计划价格制度、浮动价格制度和自由价格制度。在政府指令性计划价格制度下,生产经营者或其他市场主体没有自己的定价权,价格直接由政府控制,纳税人不能通过价格变动实现税负转嫁。在浮动价格制度下,政府确定商品的最高限价或最低限价,在浮动幅度范围内,生产经营者和其他市场主体有一定的自由定价权,可以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实现税负转嫁。在自由定价制度下,生产经营者和其他市场主体完全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自由定价,税负可以实现转嫁。
(3)总结
通过对税负转嫁存在条件的分析,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在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下,基本上不存在税负转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客观上存在着税负转嫁。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在这种体制下,商品的生产经营者和其他市场主体各有独立的物质利益。盈利成为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动机,实现税负转嫁成为各类纳税人的主观动机和愿望。同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对价格大部分放开,企业已有很大的自由定价权,以自由价格为基础的自由定价制度已基本形成,税负转嫁的客现条件已经具备。因此,在商品经济中客观存在的税负转嫁现象,在我国市场经济中也必然客观存在。
4、简述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
答:税制结构是指一国各税种的总体安排(只有在复合税制类型条件下才有税制结构问题)。在税制结构中,不同税种的相对重要性差异很大,形成了不同的税制模式(税制模式是指在一国的税制结构中以哪类税作为主体税种)。税制结构特别是其中的主体税种(税制模式),决定着税制系统的总体功能。具体而言,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低),人均收入越高(低),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的收入占税收收入总额的比重越高(低)。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工业化国家以所得税为主,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以商品税为主的原因。
(2)征收管理能力。会计制度越完善,征收管理手段越先进,诚信纳税程度越高,所得税的收入比重越高;相比之下,商品税的收入比重在发展中国家比较高,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商品课税在管理上要比所得课税更容易些。
(3)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对税制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专税专用情况下,如果某项财政支出的需求较大且所占份额较高,那么,为此融资的相应的税种的收入比重也会随之较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社会保障税。
(4)税收政策目标。理论上一般认为,间接税比所得税更有利于经济增长,而所得税比间接税更有利于公平收入分配。所以,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一般是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旨在公平收入分配的发达国家,一般是以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主的税制结构。
(5)相邻国家的示范效应。一国的税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周边国家税制结构的影响,这种示范效应涉及资本、劳动力、商品在相邻国家间的流动。
四.论述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阐述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的基本含义,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创新如何体现“共同治理”?
1.“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中,公司的目标是为利益相关者服务,而不仅仅只是追求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并不否认每个产权主体的自利追求,而是强调理性的产权主体把公司的适应能力看作是自身利益的源泉。因此,一个体现和贯彻“合作逻辑”的治理结构必须让每个产权主体都有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机会,但这是机会的均等,而不是权力的平均化。
(1)贯彻了“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的治理结构就是“共同治理”机制,它强调决策的共同参与与监督的相互制约。具体地说,就是董事会、监事会中要有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代表,如职工代表、银行代表等。
(2)共同治理的核心就是经济民主化,通过公司章程等正式制度安排来确保每个产权主体具有平等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机会;同时又依靠相互监督的机制来制衡各产权主体的行为;适当的投票机制和利益约束机制则用来稳定合作的基础,并达到产权主体行为统一于企业适应能力提高这一共同目标之上。
(3)共同治理模式包括两个并行的机制: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中的共同治理机制确保产权主体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公司重大决策。监事会中的共同治理机制则是确保各个产权主体平等地享有监督权,从而实现相互制衡。
2.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创新:“共同治理”的原则。
(1)建立董事会中的共同治理机制包括职工董事制度、银行董事制度等。该机制又包括两种:一是职工董事制度。建立职工董事制度是完善董事会中的共同治理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国外的经验与我国的体制背景,我国的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公司在构建董事会时有职工董事进入。二是银行董事制度。银行可通过表决权代理或信托制合法地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实现对小股东和银行的权益的保护。
(2)建立监事会中的共同治理机制则是职工代表以及银行代表可以适当的方式进入公司监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