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直以来,博士生们在人们眼中都是属于知识水平极高的一类人,通常情况下他们都在专心学术方面的研究,然而近年来,很多博士生们却相继陷入了被诈骗的事件中,让人不禁感叹,为何会出现如此现象。“零社交”只是博士被“精准诈骗”的诱因,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相关内容。
在广州某高校做科研工作的女博士饶源(化名)刚刚遭遇人生最昏暗的5天,1月6日下午5时开始,被卷入一个“荒谬”的骗局。对方以饶源在北京开的一张招商银行卡涉嫌洗钱为由,要求饶源筹集128万元打入所谓的“国家账户”,待查明真相后,返还给她,才能洗清嫌疑。而“泡在实验室十年,从不刷朋友圈”的饶源信以为真,连续5天汇款85万元,等到1月11日,再也联系不上对方时,她才发觉受骗。(1月14日 广州日报)
在2017年2月,诈骗清华女教授的8名嫌疑人在台湾落网。骗术与此如出一辙。时隔不足一年,骗子再次将“黑手”伸向了“学术圈”,女博士被“精准诈骗”。
可能有人会说,女博士不刷朋友圈、不看新闻,十年泡在实验室,难免要与社会脱节,这是她专心学问的最好证明。说的确实有一定道理,古时就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圣训。我觉得在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零社交”并不可取。
做学术也应多关注社会事件,即便没有时间多做思考,也要知人间冷暖,才能更好的把“学问”和百姓生活联系起来、跟人类命运联系起来。杜绝“零社交”,一方面丰富生活,另一方面加强交流,在科研实验上也会少走些弯路。
“博士被骗”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其“零社交”、防范意识淡薄,主要根源在于个人信息的泄露。在“电信诈骗”这条产业链上的犯罪分子,决不只存在于某一个单一行业。当大众普遍提高防范意识的时候,“骗子”只会把目光看向那些防范意识更弱或是根本没有防范能力的人群,而“学术圈”的女性大多数符合这个特点。
由此看来,女博士被“精准诈骗”就成了必然中的偶然。因为骗子掌握了她们的重要信息,甚至知道她一心搞学术,交际圈相对较窄、对社会热点关心不足、容易入套。这应该也是骗子转骗“学术圈”的一个主要原因。
当前最重要的固然是加紧对“资金接收账户”的追查,另外也要重点提醒“学术圈”人士,“要低头干活、也要抬头看路”,别一心只想着钻石学问,倒让骗子钻了空子。适当关心、关注社会事件,一样能够“家国两不误”。
在现代社会,不仅需要高层次的知识人才,同时还要使得自己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光埋头专研也是不行的。以上就是关于“零社交”只是博士被“精准诈骗”的诱因的相关内容,如果有其他问题需要解答,可以咨询网站老师。更多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信息关注在职研究生考试网(www.duyan.com.cn)
2024-07-31 11:23:27
2024-06-25 16:09:08
2024-05-08 10:01:42
2024-04-30 10:43:15
2024-04-16 11:23:19
学制: 3年 学费: 69000元
上课地点: 陕西 授课方式:面授班
学制: 1年 学费: 16000元
上课地点: 深圳 授课方式:网络班/面授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