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首页>考研资讯>正文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成功举办“2030学科畅想”暨高层学术论坛
来源:在职研究生招生网 2017-01-18 10:03:24

浙江大学是很多在职人员选择攻读在职研究生的首要选择院校,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细分的专业方向也不少,因此很受当地在职人员以及异地在职人员的喜爱和青睐。下面具体介绍介绍: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成功举办“2030学科畅想”暨高层学术论坛。

2016年12月9日上午,外语学院“2030学科畅想”暨高层学术论坛在浙江大学圆正·启真酒店启真厅举行。外语界资深专家同外语学院师生共聚一堂,共同畅想外语学科建设,深入进行学术探讨。

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包括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王宁,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外语教学与研究》主编王克非,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外国语》主编束定芳,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许钧教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学者、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何莲珍教授,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外语学院院长程工教授。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任少波教授、浙江大学学科建设处处长周天华教授、社会科学研究院重大项目管理部方志伟部长出席了论坛开幕式。

在论坛开幕式上,任少波常务副校长首先肯定了外语学院近十年来的发展,指出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外语学院学科建设特色鲜明、成效显著。任校长指出,浙江大学开展“畅想2030”活动,旨在积极适应创新范式演变,通过创新人才培养、创新驱动发展和创新治理模式,以一流学科为引领,努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系统。外语学院此次论坛是浙江大学外语学科的盛事,中国外语学科的三位顶尖专家与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外语学院两任院长一起探讨浙大外语学科的发展、共谋一流学科的建设愿景与思路。任校长相信浙江大学外语学科通过不懈努力,一定会推动浙大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也能为全国外语学科的发展、乃至世界语言文化的研究提供我们浙大人的智慧。

本次论坛的学科畅想环节以问答的方式进行,王宁、王克非、束定芳、许钧、何莲珍、程工6位畅想嘉宾就四个主要问题展开了讨论。

在浙大外语发展的优劣势方面,王宁教授认为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理工科背景深厚的综合性学校。他首先肯定了浙大外语学院在最近几年的飞速发展,认为浙大外语学院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嘉宾们都同意理工科背景的学校有后发优势,特别是在学科交叉与学科交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鼓励浙大外语学科将浙江大学的学科优势充分整合起来。而作为研究型大学,嘉宾们指出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国际发文非常重要,凝练研究思路、创新研究方法,冲击顶级学术期刊,是外语人的使命。同时《外语教学与研究》主编王克非教授也希望大家能够支持中文期刊,让优秀的、先进的学术成果也能以中文的形式记录下来,保证中文期刊的学术含量。

在讨论学科国际化问题时,嘉宾们充分肯定并高度评价了浙大外语学院在国际学术论文发表方面的成就,尤其是计量语言学团队与语言能力发展与评估两个团队在国际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在学科建设中,许均教授建议以语言学优势学科为支撑点,提升翻译学、文学的研究水平,旨在全面提升外语学科的国际竞争力。束定芳教授认为学科发展应该包含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两个层面,缺一不可。浙大作为一所国际化的综合性大学,可以借鉴德国高等教育的一些做法,用英语开出一系列专业化、系统性的课程,全面提升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语言能力,真正做到学术研究服务于教学与人才培养。

随后,各位嘉宾发表了对于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看法。许均教授指出外语学科发展应该寻求个人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类发展三者的统一。这包括对重大理论问题、理论假设的探索,对研究方法的系统创新,对重大社会需求的综合考虑,让外语学科不仅服务于学术研究,更要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嘉宾们一再强调国际化进程中外语学科的重要性,用外语研究中国问题,也要用外语研究国别与区域问题,提倡错位发展。同时还鼓励浙大外语学科发挥自身优势,支持国家的智库建设。

最后一个问题有关如何建设外语类科研基地。嘉宾们认为,科研基地要从实际优势出发,首先考虑多语种的融合发展;其次要将语种优势应用于情报、信息搜集、智库建设和决策咨询等;也可以立足于服务浙江的地方经济。当自身的学科优势与地方、国家需求相结合时,基地的建设也就水到渠成了。

9日下午,两个专场的学术报告会分别在东五教学楼102和201室举行,各有4名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报告,方凡教授和梁君英教授分别担任两个分会场的主持人。

在102会场,沈弘教授做了题为《弥尔顿与英吉利民族概念》的报告。在报告中,沈弘教授介绍了英国诗人弥尔顿所处的时代背景,追溯了弥尔顿为完成宏大英吉利民族史诗选择合适题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英吉利民族概念。随后,郝田虎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亨利逊<克蕾丝德的遗言>评析》的报告。郝田虎教授介绍了亨利逊其人,探讨了他对乔叟长篇叙事诗《特洛伊罗斯与克雷丝德》的继承与创新,简评了亨利逊作品的道德性和艺术性。

之后,李媛教授作了题为《德国浙籍华人新移民的跨国公民身份研究》的报告,该研究以德国浙籍华人新移民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对其跨国公民身份进行探讨,并指出浙籍华人新移民的“跨国公民身份”是移民超越国界的身份构建过程。最后,冯冰副教授做了题为《“习性”还是“理性”?成就动机的另一种解释》的报告。在报告中,冯冰副教授聚焦布迪厄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介绍了对浙江省义乌市部分成功商人、企业家的质性分析,检验了这些概念的跨地域、跨文化的普适性。

在201会场,何莲珍教授做了题为《China's Standards of English and Their Applications》的报告。报告从中国外语测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了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外语能力测评标准的必要性,并详细介绍了正在研制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及“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的相关情况。随后,张建理教授介绍了题为《晒太阳事件所表述的汉语构式》的研究,该研究以“晒太阳”事件图式的不同部分对三个类义构式的投射,发现太阳概念既可隐没于“晒”动词也可从中溢出到构式表层。值得一提的是,张建理教授将2016年底退休,但仍然笔耕不止。张老师醉心学术的探究精神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教师与学生,大家在报告结束后集体起立鼓掌,表达对张老师的敬意。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人才Matthew Reeve博士做了题为《Left-branch extraction and the role of agreement》的报告。在报告中,Matthew详细介绍了相关句法理论,并指出了现存理论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句法一致性原则能保证左分岔结构在NP结构之外出现。最后,徐雪英副教授做了题为《傅兰雅在中国晚清翻译史中的地位》的报告,报告首先对晚清历史上一位来华传教士傅兰雅的生平作了简要介绍,讲述了其翻译实践及对晚清翻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本次论坛既有外语界资深专家畅想学科发展,也有外院专家学者带来的专题报告,为学术交流提供良好平台的同时,也为外语学院未来的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

免费领取备考试听课

(已有400人领取)

热门简章

学制: 3年 学费: 69000

上课地点: 陕西 授课方式:面授班

学制: 1年 学费: 16000

上课地点: 深圳 授课方式:网络班/面授班

北京中知易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56911号-31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四街8号华成大厦4层405

咨询热线:400-106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