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3日,值此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3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文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在我院图书馆笃学讲堂开幕。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江教授,我院党委书记张政文教授,副院长焦盛荣教授等领导以及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开幕仪式。开幕式由张政文主持。来自我院、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89名博士生代表,以及来自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机构的媒体记者参加了本次论坛活动。
张江副院长首先致开幕词。他指出,此次论坛是社科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一大举措,主题鲜明,特点突出。他鼓励与会博士生提高认识,坚守和弘扬中国精神,明确责任和使命;确立方向,努力进行文学创新,提高文学创作质量;明确定位,把握好新时期的文学和文学理论的政治定位、历史定位、大众定位。
论坛上,张江副院长还作了关于“强制阐释论”的主题报告。他指出,西方文论自上世纪80年代涌入中国以来,对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但也逐渐暴露出很大的缺陷与弊端,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强制阐释”。他强调,对于西方文论,全盘接受与盲目批评都不可取,我们要做两点论的重点论者,汲取其精髓以推动中国文论发展。
随后,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丁国旗、副研究员张重岗对获奖征文作了精彩点评。两位专家一致认为,获奖论文选题新颖、语言雅趣、立意高远,善于发掘新材料、提出新问题,很好地体现了当代文学博士生的时代风采和学术担当。
下午,活动分两个分论坛展开。丁国旗、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田美莲,《文学评论》编辑部副主任王秀臣、张重岗分别在两个分论坛与博士生互动讨论并作点评。与会博士生代表结合各自专长,围绕文学发展与中国梦的关系、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现代科技与文学的关系、文学记录和史学记录的关系、对文学宝藏的再勘探、传统文化的现代话语权、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文学的人文关怀、文学的价值使命、文艺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等问题,各抒己见,交融智慧,砥砺思想,展现了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学术作风。四位专家学者表示,大家的发言在政治立场上有高度,在学术涵养上有深度,在关注视野上有宽度,充分显现了思辨性、时代性和创新性。他们还就大家讨论的焦点问题,解疑答惑,指点迷津。与会博士生代表表示,前辈们的指导高屋建瓴、拨云见日,自己如沐春风、获益匪浅。大家一起寄语:秉持服务人民、服务祖国的优良传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充分发掘文学在推动“四个全面”布局中的积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更多更好的智力支撑和精神养料。
5月24日的论坛活动,由我院研究生工作处副处长韩育哲主持。张政文首先作题为《从德国古典哲学到马克思哲学的审美现代性转换》的主题报告。他指出,马克思将感性理解为人的历史性存在,感性不仅是德国古典哲学意义上的认识主体,更是存在论意义上的社会实践主体。马克思为审美现代性确立了社会存在与历史运动的内在规定性,为当代文艺活动构建了历史普遍性与生活合法性,使审美现代性成为现代世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实践关系,实现了审美现代性从主观到客观、从个体到社会、从精神的意识活动到生活的实践活动的全面彻底的转换与超越。
2017-10-10 16:33:40
学制: 3年 学费: 69000元
上课地点: 陕西 授课方式:面授班
学制: 1年 学费: 16000元
上课地点: 深圳 授课方式:网络班/面授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