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vi Bodie和Robert C.Merton在他们合著的《Finance》一书中开篇明义:“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不确定环境下如何进行资源跨期配置的学科”。这一看来与经济学含义颇为相似的金融学定义难免让人疑惑:包含了众多子学科的金融学体系能在这一定义下得到涵盖吗?金融学其实就是以金融领域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吗?还是有着其独有的学科特征?
回顾历史,人们会对金融学科产生种种疑惑是并不让人感到惊奇的。在这样一个发展时间很短,且涵盖了诸如公司金融学、投资学、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学、商业银行管理学、货币经济学、国际金融等子学科的学科体系中,“学科逻辑混乱”曾经是研究者对其所下的结论。然而,伴随着市场现实的发展和金融研究者的不断努力,金融学的学科脉络逐渐走向清晰完整,学科特征日益显著。因此,我们终于可以对上述几个问题做出基本的回答:
第一,现代金融学分为宏观金融学和微观金融学两个部分,而Bodie和Merton所给出的定义显然是针对微观金融提出的,又被称为新古典意义上的金融学定义。
第二,在金融学体系中,宏观金融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看做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或者可以理解为现代(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的货币演绎。而微观金融学则不能做类似的理解,因为它在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显现其独特的学科特征。可以说,今天的微观金融学,已然发展成为一门虽然与(微观)经济学联系密切但确实有所不同的独立学科,其最突出的特征就在于微观金融学所特有的“无套利分析”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这一思想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是没有的。
一个历史的视角:宏观金融学和微观金融学。众所周知,在其漫长的历史中,西方主流经济学所经历的是从微观到宏观的发展历程,而金融学则恰恰相反,最早的金融研究是从宏观层面开始的,包括古典经济学家如李嘉图(1821)等人对整体市场价格水平和相应的货币供求问题以及利率决定等问题的研究;新古典后期的经济学家们,如Wicksell(1898),则通过利息理论把宏观金融问题与一般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和经济危机)等结合起来考虑。最后,当凯恩斯革命引致的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时,宏观金融学也相应形成,其核心内容就是货币经济学,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封闭的研究环境逐渐拓展到开放的经济环境,国际金融问题(有人将之称为开放经济下的货币经济学)也逐渐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而在微观金融学方面,由于市场现实的不发达,虽然在今天来看,早在1728年(Gabriel Cramer)和 1738年(Bernoulli)就已经出现了对不确定环境下决策准则的初步思考,20世纪早期Marschak(1938)等人也已经开始进行均值—方差的决策分析,然而最初的微观金融仍主要停留在道•琼斯式的简单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和经验法则(Rules of Thumb)水平上。直到20世纪50年代前后,以VonNemnann—Morgenstern(1947)的期望效用公理体系的建立和Markowitz (1952)的资产组合理论为标志,微观层面的金融学才开始真正发展起来。
但是,微观金融的发展并非是从一开始就具有系统性的。在市场现实的驱动下,微观金融的研究最初集中在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和投资学 (Investments)上,公司金融主要涉及公司的资本结构、投融资和股利分配等财务决策,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阐释资本结构的M—M定理(1958);而当时的投资学则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通过资产和证券的定价获取最大收益的问题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包括Farna(1965)的效率市场假说、以Morkovitz的资产组合理论为基础的Sharpe(1964)、Lintner(1965)和 Mossin(1966)三人建立的单期CAPM模型、Ross的 APr(1976)模型等。这些理论显然在寻求一些共同问题的答案:金融市场是怎样运行的?在这个市场中,如何能够在风险(不确定性)环境下获得证券的合理价格以提高投资者的收益?可以看到,这些研究都是非常朴素而具有很高的直觉性的,但却为未来微观金融理论的深人发展奠定了基础性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与此同时,在实务界,一个类似的工作其实也在同时进行,最后形成了今天的技术分析 (Technical Analysis)。
金融系统的动态特征决定了微观金融研究不可能长期停留在单期的基础上,现代金融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也吸引了大量最优秀的人才,他们的工作将微观金融从最初的公司财务和投资学中拓展出来,进入到一个更为一般、更加符合现实、也更加复杂的动态研究框架中。最初,这些工作都是零星而渐进地进行的,现在看来我们大致可以将其理解为以下几个主线:
1.对CAPM模型的跨期拓展和一般拓展。20世纪70年代Merton(1971,1973)等人运用动态规划和Ito随机分析技术,将单期拓展到多期,将投资者的消费、投资和终生效用纳入研究,发展出跨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ICAPM)、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CAPM)等,并在技术上首次运用了连续时间的研究方法(Merton,1996)。
2.无套利思想和方法的演进。M—M定理是最早引入无套利思想的金融学理论,Black&Scholes (1973)在期权定价模型中对无套利思想的运用则使得这一金融学基本原理大放异彩,Ross在1976年提出的套利定价理论同样也是遵循这一思路进行的。1976年,Cox和Ross开创了与无套利具有内在一致性的风险中性(Risk Neutral)定价方法,将无套利思想推向深入。之后,HarrisonD.和Kreps(1979)、Harrison D.和Pliska(1981)进一步证明了一个无套利的均衡体系可以由等价鞅测度来获得,从而使得无套利的金融直觉在严格的金融研究中得到验证。
3.对金融市场一般均衡的研究和验证。这一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AITOW(1953)和Debreu(1959)对一般均衡模型在不确定性方面的拓展,以及或有权益证券和阿罗证券的概念。20世纪加年代,Duffie & Huang(1985)将此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们证明了动态一般均衡的必然存在,并提出了现实的解决方案。
纵观微观金融研究的发展历史,我们确实可以看到一个针对不确定环境的研究体系,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为资产定价,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微观金融实现了从单期到跨期、从个体决策到市场动态一般均衡的拓展,形成了独特的无套利分析方法,从而得以初步建立起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这一学科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时间(跨期)和风险(不确定性),其目标则是通过确定合理的资产价格,获得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市场均衡。因此,Bodie和Merton所说的“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不确定环境下如何进行资源跨期配置的学科”的确是对微观金融学的一个准确描述。
2024-08-20 14:52:06
2024-07-11 14:28:05
2024-06-24 17:14:37
2024-06-21 16:06:12
2024-06-18 13:34:35
学制: 1年 学费: 68000元
上课地点: 北京 授课方式:网络班/面授班
学制: 2年 学费: 27800元
上课地点: 授课方式:网络直播课
学制: 年 学费: 36000元
上课地点: 山东 授课方式:网络班/面授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