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申硕考研的路途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在考研结果尚未尘埃落定之前,通过初试的考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保证自己能通过复试,即使通过复试,也没有把握能投到自己喜欢的导师门下。虽然客观的因素我们很难控制,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从而以积极乐观、轻松自信的状态迎接复试。
对于复试,很多考生比初试紧张很多,源自他们内心的不合理信念。大部分人都会想,初试这样的大风大浪都闯过来了,不能在小风小雨面前栽跟头了,复试“一定要通过”。前面几期我们介绍过,这种不合理信念,即绝对化要求,会加重我们的紧张感,从而影响复试的发挥。概括地说,有三种不合理信念:
1。绝对化要求,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应该”、“一定”等字眼连在一起。
2。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
3。夸大化,即夸大负性事件的影响。
而
在职研究生复试阶段,很多考生都会“瞻前顾后”。“瞻前”就是对过去的事情(如初试)进行评价,过分地关注。比如有的考生初试成绩很好,但他认为那是因为运气好、发挥好,因此对复试的信心和把握不大;有的考生初试成绩不好,排名靠后,于是就反省自己,自责当初应该如何努力、如何复习,整个人被自责的情绪控制。所谓“顾后”就是对将来还未发生的事情过分担忧。很多通过初试的考生,特别是分数并不是很高的考生,在复试的过程中会更加紧张和焦虑,担心诸如“复试是不是也能取得好成绩?”、“能不能争取到公费指标?”、“会不会优先考虑本校学生?”、“自己想报考的导师是不是愿意招自己?”等问题。为什么考生在这个阶段比较容易“瞻前顾后”呢?这跟考生将自己初试取得的成绩归功于什么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并直接影响到考生复试时的信心。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韦纳的归因理论,帮助大家进行合理归因。
所谓归因,就是人们将事情的结果归功于什么原因。韦纳认为,人对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归因会对今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个人对成功或失败的归因并不见得是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
韦纳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得出一些归因的最基本结论: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则较少。而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论对成功或失败均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体会到愉快;由于不努力而导致失败,体验到羞愧;而经过努力的失败结果也应受到鼓励。
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通过初试的考生,如果将自己初试所取得的成绩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这种内部的可控制的因素,则会更有信心和把握去面对复试;如果将成绩归因于运气或者考题简单这种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则会对复试没有太大的信心,从而导致“瞻前顾后”。
在“瞻前顾后”的过程中,会消耗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在这里给考生们提一点小建议——合理归因。不要活在过去,不要为过去的事情后悔自责,也不要活在未来,为明天的事情焦虑不安。而是要活在当下,看看现在可以为复试做些什么,目标明确了,自然而然会信心倍增,成功也将不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