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国际政治学研究的现象纷繁芜杂。因为这些现象的背景是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由于缺乏中央权威,作为其中主要行为体的主权国家,都是拥有垄断权力的自治单元,它们的互动在本质上是无政府的。由于每个国家的行为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的影响,因此国际政治就成了一种变数复杂和多维的研究领域。它不仅涉及政治因素,而且涉及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生态、法律、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国际政治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国际事务,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性与政策性。国际政治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国际政治理论、国际政治史和国际政治政策。国际关系的复杂特性使得国际政治学表现出了鲜明的跨学科特点。这个领域的学者认为,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等,对于国际政治学都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力求使这个学科具有包容性。与此同时,透过人类错综复杂的交往历史以及瞬息万变的外交事件,我们不难看出国际问题的研究远不止是对当前事态的描述,也不仅仅是以“现实主义”或“理想主义”、“单边主义”或“多边主义”一类概念去简单地图解复杂的国际现象。国际关系被最终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而国际关系研究必须以全部人类的智慧与良知来加以装备。一言以蔽之,现实性、跨学科与思想性是国际政治学重要的学科特征。
目前,虽然各大专院校与研究机构竞相开设设立国际政治学专业,乃至设立硕士点或博士点,但是受限于办学时间短、国际政治学学科本身发展迅速等各种主客观条件,在教学的课程设置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我国高校,“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分别作为两个独立的二级学科。但是如笔者所述,国际通行的做法是,“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是两个可以互换的概念。因此,学科概念上的硬性分裂只能造成学科和课程设置上的混乱,为同国际接轨和国际学术交流人为制造障碍。
除了学科设置之外,国内各院校国际政治专业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高校系统的国际关系研究者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故此有大量教学任务。比较而言,其在国际关系学科知识的教学与普及方面的作用更大。然而,在当下国内教育体制下,学校普遍更强调科研,高校职称制度、奖励制度客观上隐含了偏重科研的取向,使得轻视教学成为普遍现象。从长远看,这对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产生消极影响。与此同时,国际政治学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让人不容乐观的问题,特别是在课程设置上。依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以下问题比较突出:
专业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缺乏特色。国内各高校国际政治专业教学,存在课程设置上大同小异,颇有“千校一面”的感觉,缺乏个性的问题。笔者认为,这直接反映出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与培养目标不明确。
高校国际政治专业,既为国家培养研究国际问题的专门人才,又要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通才;不仅要考虑当前需要,还要考虑长远需要。由于国际政治学研究的特殊性,研究人员具有明显的机构属性,即具有一定的官方背景。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社会力量在中国各领域的作用不断增长,国际政治研究领域中的社会型人才(政府与高校系统之外1也得到加强,特别是民间机构的作用开始凸现。然而其在中国尚属新兴事物.作用还未充分显现。这些民间研究机构的设立意味着国际关系研究(人员)的社会属性在增加,它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政府机构和高校对个人研究偏好的限制,将对中国国际政治研究人才的发展和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进而丰富了国际关系研究人员的社会属性,促进国际关系研究成果多样化,以及强化学科独立意识。但是,目前各高校国际政治专业的课程设置乃至研究取向主要围绕政府对策需求展开。因此,很难顾及到社会型国际政治研究人才的培养。
课程设置狭窄,没有突出国际政治学的重要学科特征。如作者前文所述,国际政治学具有现实性、跨学科以及思想性的学科特征。然而,由于现有课程设置狭窄,现有的国际政治学教学中没有充分体现出以上学科特征。
传统的国际政治学研究领域对世界体系、国家主权、民族观念、冲突合作、地缘政治等问题有诸多的理论思考。而当今国际政治学则已远远超出这一传统知识门类所容纳的范围。安全战略、合作机制、国际贸易、集团联盟、参与国际组织等结构性问题,使国际政治学出现许多新的“问题领域”(issueareas)。尤其像环境污染、疾病传播、恐怖主义活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国际问题研究必须时刻跟踪这些问题。目前,国内国际政治研究与教学经常是“问题领域”与“领域问题”混淆,致使教学中缺乏针对性与现实感。
此外,受制于国内国际政治学专业教学缺乏实践环节,因此,学生对于国际政治研究的现实性的感受仅仅来源于媒体的报道。在论文写作当中,许多同学仅仅能够罗列所发生的事件。除了缺乏理论素养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反映出学生对于现实性理解不够深刻。这一问题的解决,甚至有待于国家行政体制的深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本文的研究范畴,故此不再展开分析与讨论。
国内各高校国际政治专业课程设置普遍集中在国际关系理论这一狭窄的空间内,很难体现跨专业研究的特征。即便如此,受制于专业教师的知识背景,国际政治学中一些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重要内容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据笔者所知,在关于行为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因为文科出身,不具备相应的系统论、博弈论以及数理统计等背景知识,对教学内容仅仅能做到泛泛而谈。因而无法有效地组织教学。更遑论及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研究能力。此外,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一些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中,除了在对事件发展的详细描述之外,所谓的理论框架只是“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理论流派的观点综述,很大程度上暴露出课程设置狭窄与跨学科训练不足。然而,国际政治研究中,很多有份量的著作,乃至有影响力的学派,多是跨学科研究的产物。国际关系理论中建构主义理论就是社会学理论引入国际政治领域。
在国际政治研究中,很难找出局限于某一个知识领域内的问题。以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为例,其中涉及到大国关系、军事与防务技术、地缘政治、大国与小国的关系、俄美欧(盟)的社会心理,乃至于文明的冲突等多个研究范畴。其中,与单纯的国际关系研究相比,某些学科的研究更为深刻,对问题的解释更有力度。美国部署在东欧的导弹防御系统是否真的是为了遏制伊朗远程导弹,还是为继续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的“项庄舞剑”?导弹防御系统的技术性能,特别是拦截弹的型号与性能是其中重要的参考指标。如果不了解其性能,缺少相关背景知识,则分析颇似隔靴搔痒。《国际政治科学》2007年第3期上刊登的《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针对谁》,作者吴日强得出的结论是建立在对美国拦截弹的性能指标进行技术分析的基础之上,摆脱了国际关系研究中“空对空”的尴尬。
提高国际政治学科的思想内涵与深度,有利于学科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专业人员的从业水平。在专业教学中,加强学生相关的培训与学习,使之能够从深层次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事务变化,不会被表象迷惑。历史与现实表明,只有当外交是富于思想的,只有当国际研究是囊括政治、经济、历史,其中包括思想史那种特有的书卷气时,中国外交才会更加富于力量、效益以及无限吸引力。
目前,除了相关专业课之外,国内国际政治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政治学、法律等社会科学领域,作为基础课程的人文学科明显不足。缺乏必要的人文教育,特别是对西方人文科学缺乏了解,造成学生无法对源自西方话语体系的国际关系理论进行深层次的把握与解读,很容易被一些“流行”理论或学说所蒙蔽,更不要说进行理论创新。缺乏必要的人文教育,不仅造成学生无法从根本上把握专业方向,还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被专业束缚,遭遇个人发展的“瓶颈”。就目前国际政治专业就业情况看,除了一部分继续深造与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外,很多人都流向其他行业。如果不从培养其综合素质人手,国际政治专业的毕业生难以满足其他行业需求。这反过来也影响了有潜力的学生进入国际政治专业深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国际政治学在职研究生现有课程设置中理论、政策与历史之间没有形成平衡。众所周知,国际政治研究涉及理论、政策与历史研究。为突出自身学科建设的特点,结合自身优势,强调某一方面本无可厚非。然而,片面强调某一方面、某一学派的观点则无疑是有失偏颇。目前,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中,主要偏重政策研究。除了与目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机制相关,也暴露出国内国际政治研究理论不足、轻视历史研究等一系列问题。至于偏重某一学派的理论,甚至是将国外已经逐步淘汰的理论奉如圭臬,则不能不让人为学生的培养以及国内国际政治理论未来的学科前景感到担忧。不重视学科史研究,等于丧失对理论的辨别能力与把握理论发展的能力。
想了解更多在职研究生相关信息,可向我们的在线老师咨询。
2018-02-23 11:05:58
2015-04-30 00:00:00
2018-06-01 18:47:33
2017-12-12 17:49:07
2017-12-12 14:24:21
学制: 3年 学费: 54000元
上课地点: 授课方式:网络班/面授班
学制: 3年 学费: 暂定元
上课地点: 授课方式:面授班/网络班
学制: 1年 学费: 待定元
上课地点: 授课方式:网络班/面授班
学制: 1年 学费: 待定元
上课地点: 授课方式:网络班/面授班
学制: 1年 学费: 待定元
上课地点: 授课方式:网络班/面授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