诬告陷害罪(421)(★★★★★★★★★★)
【刑法法条】
第243条 【诬告陷害罪】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罪的从重情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注意规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知识要点】
1.本罪定义:诬告陷害罪,是指故意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2.客观方面: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可从3个方面把握:(1)必须捏造的是犯罪事实。捏造损害名誉的事实,哪怕情节严重也不构成本罪(可构成诽谤罪)。(2)必须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如果只是私下向第三人或更多的人散布而不是告发,哪怕是捏造的是犯罪行为,也不成立本罪(可成立诽谤罪)。(3)必须诬告的是特定的“他人”。
3.行为对象:必须是特定的“他人”。(1)虚告自己不成立本罪(本人不是他人)。(2)应该是特定的实在的人,不能是子虚乌有的人(不存在一个特定他人)。(3)诬告没有刑事辨控能力的人仍成立本罪(无刑责人也是特定他人,被诬告也可能被司法机关剥夺人身自由,虽然查明无刑责后会释放,但人身自由法益已经损害了);(4)形式上诬告单位犯罪,但所捏造的事实可能导致自然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成立本罪(最后也转化到了特定他人身上);(5)经他人本人同意而诬告他人不成立本罪(特定他人必须是人身法益受侵犯的特定他人,理由是本罪规定在侵犯人身权一章中)。
4.主观要件:必须出于故意,目的是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
5.罪量要求:情节严重才成立本罪,诬告事实足以引起司法机关进行追诉即为情节严重。
【辨析】行为人必须故意捏造犯罪事实,通过告发使被害人实际受到刑事追究才构成诬告陷害罪(×)。错误!本罪为行为犯,而非结果犯。故意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只要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就具备了本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使被害人实际受到刑事追究”不是刑法规定的条件,增加条件是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
6.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的区别:(见下表)
诬告陷害罪 | 报复陷害罪 | |
行为表现不同 | 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进行虚假的告发 | 滥用职权,假公济私,进行报复陷害 |
行为对象不同 | 一切公民 | 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 |
行为主体不同 | 一般主体 |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主观目的不同 | 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 | 出于报复的目的与动机 |
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