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的利率理论
二、西方利率理论
1.古典利率理论
利率由投资需求与储蓄意愿的均衡所决定。一方面,利率越高,储蓄越多,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S=f(i);另一方面,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大,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I=ψ(i)。储蓄和投资都是利率的函数。i为储蓄与投资相等时所表示的均衡利率水平。如果储蓄增加,而投资不变,均衡利率水平就会降低至i’。
2.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认为,利率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可贷资金的供给包括:总储蓄S;银行新创造的货币量△M。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总投资I;因投机动机而发生的休闲货币所储存金额的增加△H。而利率会使资金供需相等,即:
I+△H=S+△M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3.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货币需求分为三部分:
①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函数,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②预防性货币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利率的提高而减少;
③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货币需求Md可表示为收入Y和利率i的函数,即Md=M(Y,i)。货币供给为政策变量,取决于货币政策。
在未达到充分就业条件下,增加货币供应量,利率将从i降至i1。当货币供应量为A2时,利率为i2,此时货币需求曲线呈水平状,货币需求无限大,即处于流动性陷阱。此时即使货币供给不断增加,利率也不会再降低。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与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之间的区别包括:
①前者是短期货币利率理论,强调短期货币供求因素的决定作用;后者是长期实际利率理论,强调实际经济变量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②前者中的货币供求是存量;后者则注重对某一时期货币供求流量变化的分析;
③前者主要分析短期市场利率;后者则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实际利率的长期波动上。
4.IS-LM模型中利率的决定
将国民经济的均衡看成是实物方面的均衡与货币方面的均衡,即市场被划分为商品市场及货币市场。IS线表示使商品市场的供求相均衡的利率与收入组合;LM线表示货币市场的供求均衡时的利率与收入组合;IS线与LM线的交点就是同时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相均衡时的利率与收入组合。在这点所决定的利率为均衡利率,所决定的收入为均衡收入,在均衡利率和均衡收入支配下,
IS-LM模型中的利率决定